|
新能源“专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国内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相对清晰,大家基本上认为单纯的混合动力不属于新能源,而一种高效的节能技术。目前业界的基本共识是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依靠动力系统电驱动化的、可直接从电网获得电能的汽车叫做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插电式、增程式和纯电动式三种模式。 有人曾把传统汽车的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比喻成弯道超车,也有人认为就一项具体的技术而言难以实现跨越,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和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强行”跨越,只能是”弯道翻车”。但是作为一个产业的方向性战略选择,我个人认为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跨越性。就新能源专用汽车而言,尽管近期产量不大,对整个产业的贡献和影响有限,但它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技术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市场突破口。 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而言,实际上存在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传统的发展之路,另一条是通向未来的技术之路。两者间的发展方向存在差异,但最终目标是相同的节能减排、低碳。传统的路从顶点A走到B,再从B走到C,而如果我们知道C是未来发展的目的地的话,我们可以采取两条路线兼顾的策略:在不断提升传统汽车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力量直接走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直接从A走到C。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追赶世界汽车水平的最佳途径。 从专用汽车领域来看,新能源专用汽车相比乘用车有着极大的优势。区域性的使用,不以距离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作业的范围为主。这些专用汽车的特点,比较适合现阶段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水平,新能源技术可以在专用汽车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尤其表现在市政类的作业车型,比如说环卫车辆。可以说专用汽车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最现实的切入点。 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短期的市场在于政策的扶持。首先,政府需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转化;同时,应及时出台相关产业扶植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进程,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此外,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应结合中国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配套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