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30中国商用车产品及发展趋势2022年商用车市场仍面临全球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复杂、经济波动、治超治限常态化因素影响,市场由全球“增量竞争”逐步转变为内循环“存量竞争”。 且随着股比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车企加紧布局中国巨大市场,国内本土商用车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中汽协数据显示,商用车市场仍处于低位徘徊态势。2022年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9.1万辆和27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7%和32.8%,但降幅较1-9月收窄0.9%和1.4%。 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10月与上月相比,货车产量微增、销量微降,客车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量小幅增长、销量小幅下降,货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 同时,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商用车产业格局不断被重塑,为商用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就“十四五”期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波动促进优胜劣汰,将推动产业、产品、技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1、高端化 从商用车产品需求端看,当前我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车队与企业客户比重显著增加,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售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户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整车产品,而是向金融、保险、服务等共同组成的“产品包”。 企业必须转型并向高端化发展,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从供给端来看,股比放开后,高端商用车品牌涌入,本土制造商面临挑战,需要在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学习”国际高端品牌,促进自身发展。 从政策端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以及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内商用车企业又在加快向高端化发展的方向。 从车主端看,安全、经济、耐操依旧是客户本身的需求,如果有更智能的车载系统、车载应用、帮助车主调度物流和配送,保证人、车、货安全,省心省力,会成为多数车主或者车队的首选。 2、轻量化 伴随重卡的超载超限治理和轻卡大吨小标治理,轻量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 据估算,柴油车减重10%,油耗降低6-8%,新能源车减重100KG,续航里程提升10-11%,同时降低20%的电池成本和日常损耗成本。 无论是传统大马力的柴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轻量化均能够提升动力系统工作效率,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提升整车续航。 因此,轻量化逐渐成为各大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比如全铝车身、全铝发动机的大量应用。 3、电动化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动商用车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在城市路权政策的推动下,城市物流、环卫、城市公交等车辆纯电动化成为趋势。 随着电池技术发展和快速换电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将得到扩展,逐步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和价格焦虑。 此外,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TBOX、VBOX(video-box)、域控制器、高速以太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商用车的效率提升,推动用户对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增加。 4、数字化 201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运营货车安全技术新标准,商用车主动安全设备和ADAS系统成为法规要求,促使商用车远程车载终端升级,商用车车联网2.0加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客户组织化对车队管理的要求,司机对数字化产品的体验以及国家对行业监管的要求,共同促进了数字化智能终端上车。 数字化产品已打通商用车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接,平台成为他们之间的载体,数据是建立信任、规避风险的关键。 比如:VBOX(video-box)对贵重货物流程的系统监控、对司机驾驶行为的规范管理;TBOX对车队车辆工况的健康管理、保养维修建议、服务咨询;云计算对路径规划、预计抵达时间与安全驾驶行为及运营成本数字化评估;ADAS对行车安全及疲劳驾驶的监管的等等。 5、智能化 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带动下,智慧物流作为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将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目前,各大主机厂量产车辆辅助驾驶等级大部分为L1和L2,并逐渐向L3演进。 部分科技公司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直接研发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部分城市路段或特定场景下测试,如城市郊区道路、部分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园区等等。 在商用车领域、矿山、港口、机场等具有低速、场景封闭、固定线路的特征,自动驾驶商用车辆和自动驾驶技术可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保障人身安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中,短期内技术落地性较强。 总之,商用车技术发展面临着碳中和及碳排放增长率为零、环境零污染即整车排放对环境无影响、交通零伤害即智能安全大脑实现交通事故为零和司机伤害为零、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最优等多维度的重大挑战。 未来商用车发展应聚焦低碳化、智能化、生态化、电动化、高品质的技术发展方向。 应该关注智能体系对车辆节油、降低能耗的智能管理,新节能绿色动力总成、轻量化、电动化、新能源、智能驾驶、新材料、智能底盘、车联网、高可靠长寿命、后处理等技术领域。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占比可能会达到20%,那么探索智能驾驶,安全行车,实现交通事故为零、司机伤害为零、突破L4级、L5级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也是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