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成品油未来:经营模式和零售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详细内容

成品油未来:经营模式和零售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12月2日24时汽柴油又上调了4分钱,本次调价是2019年第十四次上涨,本次调价过后,2019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十四涨七跌三搁浅”的格局,成品油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成品油将如何走向,12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峰会成品油分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成品油分论坛,汇集了13位重量级专家分别围绕成品油宏观政策及相关数据解读等方面展开研讨,成品油未来走向也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表示,2019年国际油价下降,石化行业经济效益收窄明显。长期看国际油价表现出周期性涨跌的特征,供需关系是影响油价周期性变动的决定性因素,长期油价上限由宏观经济承受力和替代能源成本决定,长期油价下限由石油供应边际成本决定,近几十年国际油价运行中枢提高、波动加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瞿辉认为,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国有、民营、合资炼化企业多元化主体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一些优秀独立炼厂脱颖而出,在规模和技术上积极与国内外先进产能看齐,烷基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等深加工装置得到广泛应用。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装置规模、产品结构、能耗水平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产品向深加工和石化下游延伸发展,乙二醇、环氧乙烷、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苯、甲苯、PX、PTA、PET、丁辛醇、苯酚、丙酮、双酚A、顺丁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等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需求增速换挡,成品油进入增长中后期,汽煤柴油消费增速分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需求,2018年我国石油消费达6.36亿吨,消费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0-2018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速为4%,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时期,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高于世界水平,人均石油消费则偏低,但能源效率提升潜力大。”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张硕表示,从终端行业发展看需求,目前中国汽车拥有量达130辆,相比发达国家,汽车产业仍处于起飞期,但是中国人口密度大,油气资源匮乏,汽车饱和值不会太高,即便如此,2050年汽车拥有量也会比现在翻倍。

上海钢联能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孙燕松告诉记者,随着成品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政策变化、行业变化、企业竞争等问题愈发凸显。政策方面:能源体制改革是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原油进口方面,国内首家贸易企业获得进口原油资质,成品油出口方面,2019年成品油出口配额将超5000万吨,而低硫燃料油出口政策已呈报国务院待审批。乙醇汽油方面,进展速度加快,2020年中国乙醇汽油覆盖比例将有望达到60%。新能源方面,中国氢能发展进入政策红利爆发期。“2035后全球炼能基本结束上涨周期,转向新材料生产以应对更多元的市场需求。”

“国内成品油市场进一步开放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名为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流通扩大消费。其中文件第十七条内容指出:要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尹强认为,放开后的下游石油市场将会呈现以下几点典型特征,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者不断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某个区域市场参与者的数目趋于下降,规模经济对拥有更大市场份额者有利;炼油及销售公司致力于建立区域性的一体化价值链;经营模式和零售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带来商业模式巨变。

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产品部高级经理李彦对原油期货的展望发表了相关看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和炼油产能第二大国家,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达到1352万桶/日,炼油能力达到1566万桶/日。亚洲将有大批新建产能,庞大的现货市场有助于基准价形成,促进亚太地区原油及其它能源产品现货贸易发展。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8600907287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